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乌苏村探访记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发表于: 2023-07-12 10:34:51  

那曲河,在清代称为“哈拉乌苏”(出自蒙古语),意为黑色的河。那曲河发源于唐古拉山,流经那曲镇朗木钦山时,在草原划出一个半圆形。在河流正弧弯里,坐落着一个小牧村——乌苏村。咦!“乌苏河畔有乌苏”,记者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乌苏村离那曲镇不远,只有29公里。但草原上的路交织错杂,若是没有人指路,兜兜转转半天也不一定到得了。还好,有色尼区文旅局的财旺俊美、那曲镇干部朱加一路同行。

从那曲镇出发,走一段柏油路便进入了坑洼泥泞的土路,翻过日果拉再到那曲河畔,进入乌苏村,用了近1个小时。

“嘎亚地(辛苦了)!”扎西旺扎和确巧兄弟俩都从房屋里出来相迎。刚一落座,家里的女主人便倒满酥油茶、盛上酸奶、拿出油炸果子,牧民的热情从大门口到客厅一直充盈。

“我们这个村子一直叫乌苏,所在沟谷叫乌苏隆巴。”至于村名的由来,一家人也不太能说得上来。不过,扎西旺扎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附近有规模较大的墓葬群,“据说与准噶尔有关”。

清代康熙年间,准噶尔扰藏,清军曾两次用兵藏北“驱准保藏”,并在那曲镇附近一带发生过战事,有力维护了西藏安宁,书写了古代中央王朝有效治理西藏的一个历史篇章。该事件在群众中一直口口相传,由此不少遗址都被群众认为是准噶尔的废墟。查阅这一时期的文献,大多把“那曲”写作“哈拉乌苏”。

乌苏河畔有乌苏,乌苏村边有墓群。难道,乌苏村就与这一历史事件有关联?记者继续探访。

来到村落附近的旁那山南麓,一座座墓地鳞次栉比,墓丘顶部四周石块裸露,呈现出方形或梯形,宛如破败的房屋残迹。由此,群众称其为“康兴”,意为房屋废墟。

“这个‘旧村’有81户,向下到那曲河里取水有4公里,向上到山顶有守护村庄的看护人……”边爬山边听介绍,这个“旧村”过去的居住面貌俨然呈现。

再放眼望去,偌大的古墓群仿佛穿越时空,场景复活,另有一波人群在那曲河畔恬静地生活。他们追赶走散的牦牛群,他们坐在河边驯马,他们纺线看着孩子嬉笑玩耍……

历史烟消云散,草原冬夏轮替,眼前的康兴废墟却是个谜。 民间记忆里其大都与准噶尔有关,但专家一般认定为吐蕃时期遗址。这个谜虽然还未揭晓,但丰富的遗存已然揭示出那曲草原是特殊的历史文化区域。

乌苏村所在的山麓,视野开阔、大河蜿蜒,景色殊佳。河对面便是嘎尔德生态畜牧业公司牧场,但一河之隔,无路相通。村庄所在的区域是凯玛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于2020年首批纳入并进行试点。山脚下便是正在建设的网状输水管,牧民期待着早日建成滋润草原。

乌苏河畔有乌苏,乌苏村外是公园。“我们村的草场砂石较多,牧草贫瘠,每年都要租用别的村子的草场。”扎西旺扎一家有100头牦牛、20只羊,租用草场,1头牦牛一年要支出25至30元,加上额外购买草料,一年的花销也不少。

牧区生产,人靠畜、畜靠草。“草场建设对牛有好处,对我们的生活也就有好处。”去年,扎西旺扎一家有4人参与草原项目建设,获得了一笔收入。不过相比务工所得,他们更看重草场尽快丰茂起来,持续给予牧民以自然的馈赠。

一番探访,乌苏河畔的乌苏村还真不简单。久远的古墓群埋藏着深厚的过往,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激荡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当历史文化与生态保护融为一体,小地方也有大历史的纵深、大文化的蕴藏、大生态的彰显。

关键词:

上一条:云意电气(300304.SZ):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新能源赛道细分领域业务及产品

下一条: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