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自从生态林建成后,沙尘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环境好了,心情也好。”5月8日,看着一排排4米多高的胡杨树、沙枣树顽强生长在沙漠中,二师三十三团生态防护林管护职工宁红军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三十三团位于塔里木河下游,南接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邻库姆塔格沙漠,两大沙漠成合围之势,最近处相距不足百米。近年来,该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区域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守护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大力实施防沙治沙、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排盐治碱、节水灌溉等,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2014年,三十三团投资290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展沙漠地带盐碱水再利用生态林种植试验项目,利用排碱渠废水,采用加压滴灌方式,在三十三团三连至十九连沙漠公路两侧荒漠上种植宽200米、长3.5公里的生态林。通过不懈努力,该团第一条沙漠人工生态林种植试验项目取得成功,为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和恢复沙漠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统计,三十三团农田防护林面积由1976年的0.177万亩发展到目前的3.05万亩,增长了17倍;果园从1976年的0.07万亩增加到4.6万亩,增长了65倍。目前,随着“三北”防护林建设二期、三期工程的相继启动,三十三团大片裸露土地覆盖上了林草植被,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绿色屏障,逐步建起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之间的“绿色走廊”。
“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亘古荒原上开辟出一片片绿洲,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人间奇迹。”三十三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廖英说,“经过三代人的奋力拼搏,这里的大量植被恢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沙尘天气逐年减少,沙漠边缘没有再向城镇推进一步。”
20多年来,三十三团承担了国家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先后完成9个生态系统的建设任务,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网、带、片相贯连的“三线”式造林方式,在团场周边建成了以荒漠防风固沙林、防风阻沙基干林、农田防护林、生态经济林、人居绿化林为主的五级生态防护体系,先后获得“全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旅游名镇”等荣誉。
“我们团的承德公园、香梨公园、康乐公园、胡杨林公园相继建成,城镇绿地面积94.6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4.73%。‘葫芦岛’景区也成为国内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团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十三团党委书记、政委杨淼森说,“我们将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理念,以绿色生态发展之路为基础,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美丽乡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