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全国购物中心客流经历了“过山车”式波动。根据赢商大数据显示,样本监测的5194家3万㎡以上的购物中心日均客流为1.5万人次,同比下跌2%;仅华南区保持正增长,同比上升1.3%;西南区、华东区同比减少1%左右;西北区、华北区降幅则均超过6%。
有媒体收集统计了《2022全国购物中心销售额排行榜70强》,从销售额区间来看:“200亿俱乐部”有3家,100亿元以上共6家,21家销售额在50-99.9亿元区间。表现悲喜参半,有26家购物中心实现逆势增长,21家出现负增长。
(资料图)
从城市分布来看,上海以13家高居第一,其次是杭州8家,南京和宁波各有6家,北京和深圳各有5家。从上榜品牌来看,万达广场有6家,紧随其后的是大悦城4家。
杭州万象城 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开业12年来首次跻身“百亿俱乐部”。这是杭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hopping Mall,营业面积24万平方米。去年品牌调整占比高达40%,引入多家首店品牌,还把标志性的“高化”业态占比提升至10%。
截至去年底,华润万象生活(旗下拥有万象城、万象汇、万象天地等品牌)在营购物中心共86个,总面积达到920万方,同比增长约21%;实现营业额1264亿元,同比增长6.3%。
杭城老牌高端商场 杭州大厦 位居第八,在4月闭店3天、12月缩短营业时间的情况下,依旧稳住了百亿销售。过去一年,香奈儿(华东首家)、LV(华东首家)、宝格丽(全国首家)、卡地亚(全球首家)四大重奢品牌VIC ROOM陆续打开;珠宝板块,布契拉提、宝诗龙、戴比尔斯、尚美接连进驻。
排名第七的 上海恒隆广场 ,地处的南京西路商圈具有百年历史,去年零售总额800亿元左右,计划到2025年突破1000亿元,在上海全市乃至全国率先建成首个“千亿级商圈”。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静安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0亿元,位居中心城区第一;全年引进各类首店226家,排名全市第一,绝大多数落子于南西商圈。
2023年4月10日,武商集团旗下 武商MALL 战略升级,与国广(武汉国际广场)正式整合。新武商MALL将分为A座(原国广A座)、A1座(原武广)、B座(原国广B座)、C座(原国广C座),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知名品牌达千余个。
上海国金中心IFC 、 上海环球港 分列第四、五位,销售额为160亿元左右、155.2亿元。前者是香港新鸿基地产打造的标志性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面积逾11万平方米共六层的国金中心商场汇集了全球最顶级品牌;后者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具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大型购物中心,徜徉其中仿佛置身欧洲中世纪宫殿,去年客流量达到4800万。
北京国贸商城 以202亿元销售额排在第三位,与去年基本持平。其前身为上世纪90年代初开业的国贸商场,是北京首家引进品牌专卖店从事零售业务的综合购物中心。目前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购物、娱乐、餐饮、运动一应俱全。
作为华东购物中心龙头, 南京德基广场 以210亿元的销售额稳坐次席。去年是其开业16周年,陆续引进了爱马仕、SAINT LAURENT全新双层门店,一口气新开9家高化品牌独立店,并陆续改造每层洗手间,构建不同的主题化艺术空间,打造绝佳的打卡/自拍场所。
虽然略有下滑, 北京SKP 依旧连续第四年领先排名全国第一,销售额超过230亿元。SKP是北京华联集团最具代表性的高端时尚百货,被誉为“中国高端商场的示范性样本”。今年新推出的DT51定位年轻潮流,引入了200余个奢侈和轻奢品牌。不同于相较于时尚奢侈品百货SKP和年轻版、更注重场景体验的SKP-S,新产品线项目更“接地气”,聚焦于家庭和社区群体的消费。
写在最后
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市场逐渐复苏。春节期间,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2531.1万人次,恢复到去年同期的88.7%。深圳全市重点监测商圈客流量、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7%、21%。奢侈品消费市场更是炙手可热,LV、爱马仕等品牌门店大排长龙。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预计到今年年中将恢复至2021年水平。
关键词: